梧州中驰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上汽通用雪佛兰
  • 电话:400-890-8028转3359
  • 执照:
  • 地址:

    梧州市西江四路56号(东出口车管所旁)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深入无人区 这位68岁的探险家真不一般

类别:公司新闻时间:2017-10-20 11:53:24

罗布泊、无人区……

这些词光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

但在这次雪佛兰最美中国行沙漠线的队伍中,

有一个人却对这片“死亡区域”了如指掌,

一路带领着车队安然通过。

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这位

68岁高龄的资深探险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八次入藏,与西北结下不解之缘

宗同昌,知名摄影家,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从20多岁开始从事文物摄影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1985年,他刚来到西藏,从此就与这片广袤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到2006年,他先后8次进入藏区,拍摄出版《中国美术全集》10余本,编辑了《古格故城》等图书。

当被问到一次又一次入藏的原因时,宗先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大西北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去一次就相当于看了一页,你想看完这本书,就得一次一次前来。”

奔走阿里,险象环生的探索之路

在给阿里编地方志的时候,宗先生需要走遍阿里全部的七个县,要知道,阿里一个县就有内地一个省那么大,想要走遍这片从未有过历史记载的广阔土地,注定要面对无尽的困难与挑战。

宗先生说:“记得刚去阿里的时候,连桥都没有,过河必须要靠双脚走,还得找比较宽阔的水面,因为这样的水面水比较浅,但底下还有细软的泥沙,必须要用脚踩出一条路,那时候是三月份,都是冰冷的雪水,但是没办法,想要前进,就必须这么做。”

不后退,不后悔。这就是真正的探界精神。

再入罗布泊,不可预测的生死瞬间

这一次最美中国行沙漠线,宗先生与车队一同再入罗布泊。

如果说一开始来到罗布泊的车队成员们还十分兴奋的话,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兴奋就被这片荒芜的土地冲淡了,车队一路前行,目光所及之处除了暗红色的沙石土地再无其他,一成不变的沙漠茫茫然望不见边际,不要说探险,能保持正确的方向都很难。

而作为多次穿越这片死亡区域的资深探险者,宗先生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化身“活地图”,借助太阳的位置与沙丘的形态,他一路为车队指引方向,多次让车队化险为夷。除了方向,车队还遇到了各种各样惊险的突发状况。半路上,保障车突然故障,车队食物与燃油补给濒临中断;在翻越沙丘的过程中,由于砂质问题,反复陷车,更有两次险些翻车……这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真正让车队成员们体验到了探界路上命悬一线的感觉。

保障车故障

反复陷车

最美的风景总是留给最勇敢的人,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罗布泊用最震撼的星空让车队成员们感受到了西北的魅力。星海之下,篝火点点,有此美景,历经再多艰险也是值得的。

缅怀先烈,永不磨灭的探界精神

在罗布泊中,长眠着许多位勇敢的探险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彭加木。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彭加木就带领科学工作者开始对罗布泊进行考察,1980年,在彭加木的带领下,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首先被中国科学考察队胜利完成,他们将毕生心血倾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并最终长眠于此,化作“罗布魂”。

在彭加木的石碑前,车队成员们共同缅怀了这位伟大的探险家,也感谢所有不懈探索、勇敢前进的探险者。他们诠释了真正的探界精神,正是因为有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可以这么说,是他们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生有限,但探界精神永不会磨灭,就像彭加木诗里写的那样:“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辞劳苦辛勤探索的人,

才有了一个个震惊全世界的发现。

他们用实际证明:

有实力,探索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