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北极4S店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吉利汽车
  • 电话:400-818-1212转4263
  • 执照:
  • 地址:

    桂林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万家乐小区30-1C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李书福谈创业——《冬吴相对论》速记整理

类别:优惠信息时间:2014-06-24 11:11:46

  时间:2013年11月10日

  梁冬:各位所有在座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梁冬。对面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师。刚才看到的短片叫做“大有可为”,相信所有人看了都有所感动,因为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故事中,感觉到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刚才说到“鲨鱼苗”的故事,尽管自己很小,但终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大鲨鱼,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定“自己做鲨鱼”的梦想。

  吴伯凡:我们刚刚做了一期节目,谈的就是小微企业的问题。现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的确有一些堪忧的地方,比如资金、人才等问题。但是现在的小微企业跟以前也有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之为叫“U盘化”或者“网络化”,就是说即使很弱小的终端,一旦连接网络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的强大,一个很小的终端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梁冬:这就是大有可为。

  吴伯凡:对。刚才董事长在车模上签名,但是他拿笔的时候有一些犯愁,在哪里签字?刚刚要落在“大有可为”这四个字的位置的时候,我说恐怕不能在这签名。董事长马上明白了,不能说“李书福大有可为”,这有点不通。但是这句话如果用在20年前或30年前,就特别的恰当。当时有人如果对他说这样一句话,他会觉得很受鼓舞。

  梁冬:我今天中午跟李书福先生吃饭的时候,也向他请教一些做企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企业不是单纯的“做企业”,而是在坚持一种梦想,是对自己的突破。以前我们听过很著名的一句话:“造汽车,无非就是四个轮子俩沙发”。这好像是句玩笑话,背后却是你是不是真的理解汽车,是对汽车的热爱、对实业的热爱,对解决问题的兴趣的热爱等等。

  梁冬:李先生,我们知道你是从一个相机开始创业的,也许对你来说已经讲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但你今天站的位置与那时已经不同,这时再讲你创业的心路历程,感受也会不同。

  吴伯凡:我听说你当时的启动资金是120块钱,我们就从这开始讲起吧。

  李书福:我的创业起点是很低的,就是给人家拍照片。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拍照片,但是那时候中国的照相机还是很少。

  李书福:我开始给人家拍照片的时候,国家对照相这个行业的管理属于特种行业,就是说要想给人家拍照片,必须经过公安局批准。我从我父亲那里借了一百多块钱,才买的相机,而且是从第二个相机才开始我的梦想。

  梁冬:第一批商业贷款。

  李书福:我师傅从上海代购一台海鸥照相机。上海当时的公交车非常拥挤,而这个照相机有一个很厚的牛皮外壳,照相机藏在里面,结果在挤车的过程中,小偷把照相机偷走了,师傅只带回来一个壳。我的创业梦想就这样被打破了。

  吴伯凡:第一笔资金就这样没有了。

  李书福:没有了。后来我还不死心,又从父亲那里借了80多块钱。用其中70多块钱买了一个苏州的“虎丘”照相机,还剩下十几块钱买了一个胶卷,这样开始了我的创业生涯。经过将近一年的走街串巷、为人家拍照片,就开始积累了一些资本。

  梁冬:那是八几年的事情吗?

  李书福:那时我高中毕业,十八九岁吧。

  梁冬:是什么鼓舞着你用这种方式赚钱,是因为当时没有钱吗?

  李书福:当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上初中,那时候就没有心思上学了。我就猜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听老百姓谈论土地分是不分。我们村庄那时候从事小手工业的人比较多,我家也是。但那时候从事小工业是不允许的。那时我就切身感受到“创新”、“创业”是非常危险的,是不受鼓舞、不受支持的,是受打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把土地分给农民,还可以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济活动。所以我上学就没有心思了。

  梁冬:十八届三中全会马上开始了,假如有年轻人很热情、很想创业,但他发现一些现在不允许做的领域,他也想做,该怎么办?

  李书福:我倒觉得如果确实有这样的冲动,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要完全呆在学校里上学,也不要完全抛弃学业,要结合起来。以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没有这么发达的信息技术,你想上学就得上学,不能在家里学习。现在完全可以边学习边工作。

  吴伯凡:你觉得现在创业跟以前最不一样的是什么,假如你现在开始创业。

  李书福:如果说我现在重新开始创业,我会觉得现在机会很多。因为有变化就有商机,有变化就有机会。现在这个时代进入了一个裂变的发展阶段。

  吴伯凡:你会做什么?

  李书福: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首先要研究变化,并在变化中发现商机,在研究变化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我相信三中全会闭幕后,一定有很多变化,新政策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

  吴伯凡:机会是经常有的,关键是能不能抓住。在今天我们看“创业”,的确有很多困难,跟以前不一样。以前确实有人打击你,但是你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未开发的处女地,你拿起相机就可以创业,现在拿起相机就不能玩了。

  现在年轻人胆子没这么大,我很少看到有人完全做梦想中那种不靠谱的或者说不可能的事,而且一开始你出师不利、遇到麻烦,到后来挺过来,路越走越宽。我特别希望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为什么一直在做不可能的事情,如何对待失败?

  吴伯凡:你就是处在模糊地带,做汽车也是这样,当时好像政策是不允许。

  李书福:这就考验大家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期,也就是说对变化的世界要有自己的客观判断,判断明天有可能发生什么。 我们也一样,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开十八届三中全会,那我们对接下来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要有一个预期。我觉得中国要改革、要开放。我拍照片时虽然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做这件事情是符合改革方向的,造汽车也一样。

  我拍照片开照相馆是挂靠,那时候我们跟文化站合作就可以。生产摩托车一样,我们也挂靠。生产汽车也一样,一开始也是和一个汽车厂合作,这就是重组的意思,符合国家改革的方向。

  梁冬:所以我们要有“提前”的意识,我们做的事情要有一定的提前量,要对“先机”进行把握。但是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是对的?有的时候提前量三年可能是好的,但提前十年可能就死在沙滩上了。

  互联网这个行业事情特别多,提前准备路线、方向都是对的,但是你早做三年你可能就死掉了,晚做了也不行。

  李书福:这是一种感觉。比如说吉利GX7这辆车,其实我们五年前就开发这辆车,为什么到今天才投放市场,就是“你想到的不一定能做到”。所以对市场的预期一定要有,还要看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做到。

  吴伯凡:各方面的机会要合在一起。

  李书福:对,你要想得到还要能做得到才行。因为有梦想的人是很多的,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有梦想,也有很多人一天到晚想很多事情,但是最后能不能做到?这两个要匹配。

  吴伯凡:对,有一本讲创业学的书里面讲一个观点,说做房地产永远是做“地段”。创业也是三个东西,时机、时机、时机!一个不会选择地段的开发商,和一个不会选择时机的创业者是一样的,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对时间点的把握”应该是创业者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李书福:比方说我怎么发现《冬吴相对论》这个节目呢,我有了收音机、有了电话以后才发现这个节目。听说这个节目搞了五年了,为什么我五年前不知道?因为五年前我用的电话没有收音机。现在用电话就可以听你们的栏目,所以听《冬吴相对论》的人多了,跟电话的发展有关系。但你们以前肯定不知道电话有这种功能。

  梁冬:刚才你讲创业的时候,我就想问:如果你回到年轻的时候,你会选择在什么样的领域创业?你刚才说要基于对未来的变化进行判断,如果有一个年轻人跟当年的李书福一样,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李书福:我已经搞了三十年实业了,有基础了。现在从零开始做实业的话,商机已经不是很大了。

  梁冬:应该做什么呢?

  李书福:应该做第三产业,做服务业、信息。互联网、金融业也可以,但最起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想工业了。从大势来看,比方美国还有欧洲发达国家都要回归制造业,他们都非常重视制造业,跟中国当时的情况不一样。而中国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实业、非常重视工业。

  吴伯凡:如果你继续从事实业,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不是从头开始。

  李书福:对。刚开始创业时不存在升级的问题。但简单地重复原来走过的路,肯定是不行的,除非你用很聪明的方式。现在不是搞投资、搞重组嘛,可以把老的企业重组一下。而不是说自己去买土地、买设备、重新的、搞工厂。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梁冬:如果你爹给了你十万块钱创业,你会做什么?

  李书福:我就去搞一个《冬吴相对论》吧。

  梁冬:这真不是一个玩笑。以前一个电台节目,向每一个人收费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了微信之后,只要十分之一的人愿意付费,一人给两百块钱,就是两千万,也不少了。

  吴伯凡: 宋朝有一个超级算命先生叫邵雍,也是一个哲学家。他说世间的高人会在一些变化发生前就有所知觉,但是常人并没有感觉,甚至是产生相反的感觉。这就是“先机”。

  当别人都醒悟过来的时候,“先机”已经不属于你了,机会只属于那些能够提前感知的人,尽管眼下很多事情表明这件事还没有来。这是一种在破晓或者朦胧状态下进行判断的能力。当你在青天白日下发现机会的时候,这个机会一定不属于你。所以一定要有这种近乎直觉的能力。

  李书福:如果说现在还存在巨大的机会,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三十年前,很多基本元素还没有形成,比如汽车厂、电器厂都没有像现在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商业要素没有像现在那么多,都是属于启蒙阶段。所以大家都凭自己的小聪明,办出了很多钢铁厂、水泥厂、电器厂、家具厂、五金厂等等。

  现在大家要想办法把这些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竞争力,产生新的效益。比方现在的出租汽车市场就是一塌糊涂。而20年或30年前,开出租车也是一个体面的职业。

  吴伯凡:八十年代好多大学生求职的时候都愿意当出租司机。

  李书福:现在不一样了,很辛苦。但我认为这个行业早晚有机会,如何对它进行重新整合,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专业的设计、联网工作,让司机更轻松,同时职业地位又能恢复到几十年前那样,这就需要结合现在的信息技术进行策划,。

  吴伯凡:那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了。

  李书福:转型升级、创新创业要根据现实的基础上的进行转型、创新,而不是重复过去的历史。比如现在很多地产商做的很好,有些人说我也搞房地产吧,但你不一定成功。所以一定要展望未来、结合眼前实际,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梁冬:其实很多人看问题都会“站在现在看现在”,没有“站在现在看未来”的。也许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很多要素,那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要素进行更好的组合,而不是像30年前那样做同样的事。从“零”到“一”的变化是一个新的巨大改变。

  李书福:以前哪个地方给你土地便宜一点,你就可以到哪搞工厂。我告诉大家,现在大家都把土地当宝贝,以后土地是一个负担。所以现在大家想创业,千万别把土地当宝贝。现在中国的土地是全世界最贵的,比美国、欧洲都贵。创业者千万不要花钱买土地,这条路不能走。以前不一样,我们开始搞工厂的时候,土地一多块钱一亩地,后来涨到三千,后来三万、、三十万、一百万……这还怎么搞?所以走原来的老路肯定不行。

  梁冬:以前是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那现在什么比较便宜?

  李书福:我觉得现在是人的信息资源如何通过各种社交活动,掌握比较多的信息,再通过组合,使各方都能产生超乎想象的效益。一定要组合,单独、孤立的发展,很难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优越的竞争力。就是要把现在的信息技术,和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孤立的经济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产生一种效应。

  无论是酒店还是工厂、是商店还是互联网,都在于如何更好地排列组合。比如卖虾的人,如果不分大小地把虾放在一起,价格卖不上去。假如分类一下,大虾放在一起,小虾放在一起,价格就能卖上去。理发店也是一样的,现在都搞连锁,海底捞火锅也是连锁。所以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在于有序地、有规模地、有清晰战略地,把资源从一个复杂无序的状态里整理出来,这代表着一种水准。

  李书福:我第二次创业就是在垃圾堆里提炼黄金和白银。台州有很多废旧电器市场,台州人从全国各地把废品买来,有人需要的话,就从市场里买这些废旧的设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多的原材料都是国家控制、垄断的,乡镇企业要想买一些铜皮、铝皮,或者一些设备都是到旧市场买,而旧市场有一些铜皮上镀金镀银的设备,尤其是一些大型变压器,它的铜带表面都是镀银的。而银镀在铜的表面,对铜的价值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我就把这个铜和金、银分开,分开以后就产生了很大的价值。

  梁冬:你怎么知道这么复杂的化学难题呢,上大学了吗?

  李书福:那时候我没上大学。这个技术中学里也有,只是很多人没有仔细研究。我开照相馆的时候,照相纸里就有溴化银,通过照片的冲洗它就沉淀到了定影液里去。那定影液里边的溴化银就有人来收购。

  吴伯凡:就是溴化银与氯化钠最后能分解开,就是一个置换的过程。

  李书福:对,白色沉淀以后,再放硝酸钠,然后硝酸银在高温下分解就变成了银。

  梁冬:我刚才为什么说建议你讲这个故事,一个人一辈子是沿着一个脉络在走的。

  吴伯凡:其实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吉利是一个“草根”创业起来的,不是像李彦宏、张朝阳这样的人,他们是从海外学到知识,找到一个行业制高点开始创业了。但是我今天中午听了董事长讲的这些故事,我发现他是一个不爱读书又爱钻研的人。

  梁冬:有一点我很好奇,董事长让我们专注,但他自己却反复转行业,他其实是沿袭着自己做研发的。

  吴伯凡:不是钱的吸引力驱动他创新。如果按利益的大小驱动,最后是找不着方向的。而他的创业虽然经过了好多阶段,但背后有一条潜在的主线。

  你做摩托车到后来做汽车,都是别人很不看好你,或者都认为你做不成的情况下做的。你好像说过一句话:“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说的?

  李书福:原话是“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我是跟当年国家发改委的曾培炎主任说的。当时他来浙江台州考察,省里和市里的领导,都希望他能同意我们生产汽车,但是又不敢当着面说,怕曾主任不支持,所以他们安排我向主任做汇报。当时安排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但我讲了一两个小时。最后我问曾主任,我说您同意不同意我们上汽车项目,他说我不反对。这一句话让很多在场的领导都觉得心里压力一下子释放了。

  吴伯凡:其实他还是不信任你们,在资金、技术、人才这方面还是有疑虑的吧。

  李书福:对,因为汽车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都是高度密集,他觉得我们资金、技术、人才都不具备,认为我们一定会失败,认为国家不支持我们上汽车项目,是在保护我们。

  我就说主任你能不能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让我们去尝试,让我们去实践和探索。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些借鉴,如果失败了我们也不会用国家的钱。于是曾主任说他不反对,但是不是他批的,那时候批的是国家经贸委。

  吴伯凡:你回过头来看,想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做到今天这样,从一家自己做摩托车都没有底气、没有技术支撑的小企业,最后从福特这样的汽车行业三巨头之一手中收购沃尔沃,你后来是怎么评价这些成果的。

  李书福:创业一开始没有想过,但是十多年前,就是我们造汽车的第四年我就想过了。

  梁冬:你想过收购沃尔沃吗。

  李书福:对。但那时候我们很弱小,年产量只有大概几万台。

  梁冬:我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发现一个特质,就是他们在萌芽的时候就在想很大的事情。那你在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观念,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当时是什么信念支持你的?

  李书福:这是对全球经济政治变化的判断。

  吴伯凡:心里是很认真的在想这个问题。

  李书福:对,这个肯定。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活动上,我说通用和福特这两个汽车公司是要破产的。那时候通用和福特都非常红火,但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人口和那时候展现的经济竞争力,都会使欧美国家受到冲击。像美国这些汽车公司都是挡不住的,这是我的判断。

  梁冬: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李书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吧。就是中国经济的突然崛起,很多国家根本想不到,而我们参与其中,我们知道这种裂变产生的竞争力、这种崛起产生的竞争力,全球经济体系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在预料之中,这个我们看的是很清楚的。

  吴伯凡:当时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你是不是很高兴。

  李书福:对,我们就是等这个机会的。

  梁冬:比如说沃尔沃这样的公司,你们是委托投行,还是看到某个契机完成这件事情?

  李书福:这里面有太多故事发生。话又说回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可以有很大的梦想,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计划,但是最后成功不成功不是由你个人决定的。这个世界天天在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也许会发生对你有利的事情,也许有不利的事情,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非常难的。首先我们找美国福特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我是谁,连见也不见、谈也不谈。

  吴伯凡:他以为可能是个笑话。

  李书福:对,他们认为这不可能。但是后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随着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入广度,他们开始产生恐惧的感觉,并会因此而妥协,这是不可抗拒的。

  梁冬:所以观察“势”是很重要的。在一些有准备的人的眼里,一些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然后一步一步推进。

  吴伯凡:收购沃尔沃应该是三个阶段,一个是审时度势,然后是顺势而为,在关键的时候当机立断,这三个阶段。到2010年最后成交了是吧。

  李书福:对。我们先是去美国,当时的首席财务官说你知道沃尔沃一年的销量是多少吗?我说知道,他说你说多少钱,我就跟他说一百多亿美元。他说吉利呢?就是说根本像一个小孩子跟大孩子讲话一样,他不愿意跟我们讲。后来我们努力了很长时间,才有了这次见面和对话。

  沃尔沃是福特全球安全技术中心,沃尔沃轿车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到今天为止依然如此。面对这样一个企业,原来老的CFO实在不想卖,后来新的CFO才促成了我们的交易。

  吴伯凡:回顾你这么多年来取得成就,这些进步很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把这些节点列起来的话,很不成序列。从120块钱照相,到造冰箱、造摩托车到造汽车,一直到收购沃尔沃,这是一个非常跳跃的节奏。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你遭遇的失败也是连续的,你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后就是能够一步步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然后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在座的也有好多正在创业和想创业的吉利GX7的车主,他们可能在经营小微企业,业可能遭遇到某种挫折、失败的遭遇,你是怎么看待这个失败的。假如说你要给他们一个忠告,就是如何与失败相处,这个过程当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书福:你觉得我们现在成功了吗?

  吴伯凡:阶段性成功,这个阶段已经很成功了,当然两年以后三年以后,可能你会大红。

  李书福:我跟你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成功。我在造汽车之前,是没有什么银行贷款的。吉利都是自营资本金,小日子过的很安全,现金流很好,也不用贷款,摩托车供不应求,那时候材料都是供不应求。

  吴伯凡:不纠结就是幸福,我觉得不纠结是现代人的奢侈品,你看他三十年做生意他没有太想过钱。

  梁冬:今天中午我还向李总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企业做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公司的利润?永远不考虑利润对股东也不公平,但是一开始考虑利润很可能格局就会做小。

  梁冬:第一个八卦的问题我得到了一半的答案。第二个问题,收购沃尔沃以后对吉利品牌有提升,你有没有担心对沃尔沃的品牌有拉低呢?

  李书福:一开始担心过,但是三年多实践证明了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家从公开的资料都可以看出来,吉利并购沃尔沃以后,沃尔沃的员工满意度有史以来最高,达到了84%。

  第二,沃尔沃今年的销量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销量。第三是开发的V40这款车,欧洲的第三方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说明它的综合指标,尤其是安全指标是全人类、整个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检测以来,在所有车型里面,它的安全指数是最高的。最近美国发布刚刚报告,沃尔沃原来从第13名,现在提升到了第6名。种种迹象和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原来大家担心吉利并购沃尔沃以后,沃尔沃的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可能打折扣了,其实沃尔沃还有的新产品研发和投入。

  梁冬: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汽车感觉到明显的提升了吗?

  李书福:今天我们讲的吉利GX7这个车,就曾经专门拿到瑞典去,专门让工程师和研究机构对GX7进行了几百项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这个车现在为什么这个水平,比两三年前完全不一样。

  现在吉利和沃尔沃签字协议,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水平,所以现在吉利的车型车内空气质量很好,没有异味,因为我们这个是有沃尔沃的技术指导。还有安全技术,也有沃尔沃的指导。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好的效果,这是需要技术的支持的。接下来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基础平台模块架构,就是吉利跟沃尔沃共享的。

  吴伯凡:先说早晨,现在有没有早晨起来让你特兴奋的事,因为什么兴奋,举个例子。

  李书福:你们不搞技术,所以没这个感觉。当我发现某一项技术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就很兴奋;我把某一种商业模型想通了,可能一晚上睡不着觉,但第二天我就很兴奋。我们搞实业就是这样,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比如像沃尔沃要实现零排放、零伤亡。到2020年,说沃尔沃的车导致了伤亡,这是不可能的。另外在商业设计策划这些方面,需要很多元素的组合,某一项出了麻烦都是走不通的。

  梁冬:现在吉利大概是多大?

  李书福:我觉得应该是十六七岁。

  吴伯凡:还没有到你创业的时候。

  李书福:企业跟人比起来,应该到了十七八岁这个阶段。

  梁冬:这个阶段应该干什么?

  李书福:这个阶段应该有很多的狂想,有很多的梦想追求,就是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你在十七岁想什么?

  李书福:所以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实现这个梦想,我们怎么让吉利汽车进入全球市场,在全球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必须要实现的。

  吴伯凡:我最后问一个问题。说苹果的产品跟苹果的领导人之间的强关联,他是这个品牌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教。“教主”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以及对于企业长期的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称你是中国的“草根创业教父”,你认可这个身份吗?第二就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对你这个人的认可,也许三十年以后他们又是另外一个李书福,或者说他们现在的状态是你三十年前的你,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对这个品牌的认可,和对你这个人独一无二的草根创业的形象的认可?你现在说话也很少,出来见媒体的机会也少,有没有想过将来人们会把你,和你的产品之间进行强关联?

  李书福:我当然希望不要强关联。但人们一定会想到吉利会想到我,很难把它分开。所以我尽量的做好自己这个人,这很重要。“草根”不是坏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美德,是一个很光荣的事情,所以你干成或干不成,心里压力都不是很大。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大树,结果干成了草根,那你就失败了。所以“草根”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我们“草根”不断扎根发芽,不断在世界上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都属于收获,都象征着一种成功。

  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真正的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的,我想大部分的都是因为“草根”。是“草根”在推进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以“草根”的力量其实是很强大的,我们应该要为此而感到自豪,为此感到自信。

  以下为互动内容

  提问1:李总你好,我来自网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目前阶段除了吉利以外,您个人最欣赏,研究最多的一家本土品牌的汽车企业是哪家,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在整个汽车行业以外,您最近关注和思考最多的企业和商业模式是什么,谢谢?

  李书福:我对所有的汽车公司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都研究的,没有侧重哪一家,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会构成对我们的挑战,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除了汽车我还关注互联网,网络的力量太强大了,信息技术今后将会严重影响我们整个社会和生活,所以我非常关注。

  梁冬:你研究互联网最近的心得是什么?

  李书福:我觉得它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吴伯凡:和汽车业的结合点在哪里?

  李书福:汽车要实现零伤亡、零排放,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联合成果。比如沃尔沃明年下半年推出的新款XC90,就不必须人开了,上去的时候操作一下,停车的时候操作一下,其余时间在里面睡觉就可以了,它很聪明。我觉得这种信息技术,比人开要安全得多。

  梁冬:这样的技术什么时候用到吉利汽车当中?

  李书福:吉利要比沃尔沃推迟几年。这样讲吧,吉利和沃尔沃现在联合开发这个平台,这些技术比沃尔沃要迟两三年应用。但是明年沃尔沃新投放的,吉利不会用它的技术。

  吴伯凡:还有别的问题吗?最好问一些关于小微企业,关于GX7的。

  提问2:谢谢,原来您的名言是“汽车是两个沙发一个轮子”但现在按照您的说法是汽车将变成一台笔记本四个轮子,您认为我们汽车产业在这种冲击下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会不会像相机业被苹果这样的企业打败呢,汽车产业存在不存在这样的危机,吉利汽车怎么应对这样的危机?

  李书福:可能性完全存在。见到这一天的时间节点很难判断,因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完全有可能改变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结构和形态。现在看得见的是普通汽车,接下来就是由计算机和电池构成的汽车,这个时代很快会到来。传统的技术也是离不开的,比如“取消车轮”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还是很难实现的。同时整车的技术也很难取消,至于说再过多少年,用什么其他的技术也不好说,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些东西。

  提问3:我是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现在大家对自主品牌的发展表示担心,您是怎么看待自主品牌的现状和未来的?另外,我记得吉利在转型时候提出国际化的战略,现在国际化战略进程进展到什么程度,您怎么评价现在国际化的现状?谢谢。

  李书福:对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担心是完全有必要的。现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中日关系虽然现在比较紧张,但现在日本车在中国销售的涨幅还是很大,中国用户对洋品牌还是情有独钟,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所以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品质竞争力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售后服务水平。国际化也一样,你在自己家里都竞争不过人家,在家门口还打不过人家,你跑到人家家门口跟人家打,我想不会成功。这两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十多年前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所以我们在办学的投入上是很大的。吉利在浙江有汽车技师学院,在北京有吉利大学,我们在三亚有三亚学院,从技师到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在师资的引进,教材、教学大纲、教法、教具各个方面投入都是很大的,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汽车要想在全世界有竞争力,我相信这种基础性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就像一个人上学一样,一定要按小学、中学、大学这个顺序来。基础要打扎实,该背书的背书,基础工作如果不做扎实,一下子想在学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急于求成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对吉利来讲早就已经认识到了,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家,基础做扎实了,最后会取得成功的,大家要有信心。

  梁冬:但是就像电动车一下子出来了,这个方面你怎么看?

  李书福: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当中,是今天不能说明天就是电动车的世界到来,也许它还有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毕竟电动车发展才几年的时间,它在路上跑的公里数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汽车产品,必须要经过十年、要经过一百万公里,这样的时间和历程跨度检验,才说明它到底行还是不行,所以现在问的太早。

  第二,电动车是不是能被普遍接受?毕竟现在电动车的价格还是高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没有人第一辆车就选择电动车。也许今后可能开发出比较便宜的电动汽车,让普通人都能够用。

  现在的问题是电池技术到底能不能突破,这是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现在一块电池里的电容量太少了。然后是安全性,人们还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这个检验指的是实践的检验,并不是在办公室里、在实验室里检验,一定要在实践中经验,这都需要时间和规模才能证明行还是不行。

  提问4:尊敬的李董事长,我是来自大连的车主,刚才听了李董事长讲了他的创业经理非常精彩,跨度转型的行业比较丰富,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大,作为我们小微企业主,我想问李董事长,作为我们可能跟您分享的一些东西秘诀请您赐教一下我们,怎么把创业之路展现的更加完美。

  梁冬:就是你的“葵花宝典”是什么?分享一下。

  李书福:第一点就是,创业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路线。比如这次的海岸之旅,肯定是感兴趣的人才会进来,如果不感兴趣的人可能就不来,你一定是享受才到这个活动里来。创业我想也一样,一定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路线。

  第二,既然您选择了这条路,你就得要无怨无悔的坚持下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不能怨天怨地,你必须默默的承受下来。只有这样,不断的坚持,我想持之以恒,会感动天感动地,最终一定会感动你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李书福:最后讲一句话,因为这个活动叫“大有可为”,我衷心的祝愿大家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