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上诚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荣威
  • 电话:400-818-1212转8527
  • 地址:

    海口市南海大道172号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回望 抚触甲午的烙痕 捧起马尾的回甘

类别:公司新闻时间:2014-08-09 09:50:14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面一声炮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争最终以割地赔款结束。这场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国运。海未清、波不宁,甲午之殇不容忘却。甲午双甲子,今天我国的海洋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争议海域寻求平等话语权,积极开发蓝海,发展海洋经济。循迹历史,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未来。今年7月荣威携手新民晚报,踏访中国万里海疆,访战争遗迹、看海疆新貌、论历史镜鉴、展海洋蓝图,用最坚实的车辙,继续谱写“车威武、人英雄、路传奇”。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奏请创办船政——建造舰船、建办学堂、建立海军。正是从那一天起,福建船政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甲午双甲子,往溯120年前,由船政建造的中国第一艘钢甲舰【平远舰】是北洋水师“八大远”之一,它与邓世昌、刘步蟾等众多船政学堂毕业生一起,用钢铁与血肉之躯表达对祖国的忠诚。

      “船政的根本在于学堂”,设厂造船之初,左宗棠与船政首任大臣沈葆桢即提出引进西学,创办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求是堂艺局,次年更名“船政学堂”,开设船舶制造与驾驶管轮专业。

     与“十年寒窗,一朝得中”的封建教育体制不同,船政采取“宽进严出”,招收对象是“粗通文义”的“聪颖幼童”,但入学后却要求严苛。“开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学堂首批入学230人,但毕业时制造专业仅21人,驾驶专业仅23人。从1866年创办至1907年停止招生,福建船政共629人毕业。今天看来,育才数量微不足道,然而能量却可谓惊天动地,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海军将领如邓世昌、萨镇冰,制造专家如魏瀚、詹天佑,外交志士如罗丰禄、陈季同,文化启蒙如严复、林纾。

     如今,在当年的原址上,船政学堂正在复建,为探寻船政文化的历史遗迹,荣威君步入马尾造船厂。厂区内高耸的龙门架、车间里堆垒的冶金板、码头边停泊的大型轮,眼前的马尾造船厂与常见船企并无二致。然而,砖墙上“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铭牌,厂史馆年谱中连串的“第一”,都在诉说与众不同的往事。

    “走过这个轮机车间,就是走过中国工业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一栋不起眼的法式红楼,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工业厂房,从红楼外墙攀上铁梯,光线敞亮处是船政绘事院旧址,百年之前,这里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造船工程师,今天,厂史馆林樱尧馆长如数家珍。“从木壳船到钢甲舰,西方国家普遍经过五六十年,船政只用20年就实现跨越。但是,自造军舰成本高、速度慢,遭到保守派反对,船政经费锐减。”林樱尧无奈感叹,当时正值技术突飞猛进,但晚清体制使造船陷入停滞。

    1983年春,正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省直中文班学习的林樱尧接到厂里一纸调令,派往新组建的党委宣传科。凭籍电大所学的厚实知识积淀,林樱尧以研究马尾船政文化为基点,涉足了中国近代造船史、海军史、航空史等方面的研究领域,打造“船政文化”。此后三十年,他通过140年前船政洋员洋匠老照片,洋务时期马尾造船厂老照片,杨威舰士兵操练老照片等等史料照片的搜集整理,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船政文化的逐步辉煌。

     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林樱尧依然笔耕不辍。近期,法国友人送来的清朝船政留学生照片令他兴奋不已。照片不仅提供了留洋学生的清晰肖像,更珍贵的是,在这些照片的背面有着照片主人的签名。对船政的了解,令林樱尧发现了一些值得玩味的新线索,这些照片与船政资料有所出入,在现有的船政研究中,有着将人物张冠李戴的故事,他正在撰写的论文,就是围绕这些照片展开的。由于是学术讨论的范畴,荣威君不便多言,或许在不久后,大家就可以看到这批珍贵老照片了。

    林璎尧对船政文化的研究,代表了福建船政人对传承船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辛亥革命后,船政学堂命途多舛,在战火中屡次改组或是迁址异地。虽几度更名,仍不断为我国海防、海事领域输送优秀人才。解放后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拆分停办,直至1982年复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能否成材,必亲试之风涛”,百年之前,堂课与实践并重就是船政学堂教学要义:制造专业“半天堂课,半天厂课”,学生赴厂实习监工,而航海专业则是“五年堂课,两年舰课”,登船实训驾驶。百年之后,学院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1984年,陈宏就与首批学生到上海海运局实训,“随船四个月,有小货船,也有千吨轮。遇上狂风巨浪,学生就把绳子绑在腰上,从甲板爬到驾驶室当班,再晕船也要坚持。这届30名毕业生,现在全是大型轮船长!”

    “1870年,船政就将自造的第三艘军舰‘福星’号用以教学,但现在拥有实训船的航海院校却微乎其微。”2014年,有校友计划与学院合作,建造一艘“练船”专供学子实训,“1872年,船政派出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希望这艘实训船也能载着学子远渡重洋,延续船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