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德辉进口大众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进口大众
  • 电话:400-818-1212转2588
  • 执照:
  • 地址:

    福山区回里204国道东侧旺远工业园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大众汽车发展史--大众人之梦(四)

类别:公司新闻时间:2014-06-24 11:11:22

新品牌、新市场 1982-1991
在世界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大众汽车集团发展成为生产经营遍布全球、拥有四大品牌的跨国公司。为了通过规模生产应对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压力,大众汽车果断地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欧洲与亚洲市场上的扩张机会。欧洲和北美市场排他性竞争的加剧、能源和原材料的涨价、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以及环保政策对汽车工业的要求,这些都促使新产品与新生产技术尽快出现。大众汽车厂的对策是实施既有创新意识又有扩张精神的企业战略,这一战略一方面表现在技术领域持续不断的研究开发与生产领域的灵活多变,另一方面体现在充分利用跨国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加强联合协作,在国际分工中获取更多的成本优势。

大众汽车厂股份公司在亚太地区开创了未来前景广阔的合作项目。由于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这一地区作为大规模的出口市场和费用低廉的生产基地被列入规划范围。1982年与日产汽车公司签订了授权合同,日产于1984年初开始组装桑塔纳并通过日产的经销网络销售,这一合同加强了大众汽车厂在日本市场的地位,提供了研究在灵活性和生产率上堪称典范的日本汽车生产体系的机会。尽管大众汽车集团在日本成为处于领先地位的外国汽车进口商,但汽车出口日本业务的扩展却受到了保护主义措施的阻碍。80年代末期日本市场的开放,才为以批量为目标的出口战略创造了前提。1989年年中,在原有的咨询公司大众汽车亚洲公司基础上,大众汽车奥迪日本株式会社成立,开始了独立的经销网络的建设。

亚洲业务的核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成为未来的市场与新兴的工业伙伴。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领导人对来自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的信任,因为大众汽车在巴西和墨西哥的汽车工业建设中作了开拓性的工作。1980年,双方就建立汽车生产厂的问题进行了谈判。但由于所设想的宏大项目既不符合中国当时汽车工业的实际基础,也不符合大众汽车集团当时有限的财务状况,因此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阶段性发展的生产项目。1982年与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签订的组装合同是德中合作成就史的序幕,其正式开始是1985年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和桑塔纳的投产。在生产能力扩大的发展中,这一合资企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轿车厂,使得大众汽车成为中国的市场领导者。这一地位通过1991年第二家合资企业的建立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同上海大众一样,不仅为中国市场生产,而且也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的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合作。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大众汽车通过1982年在欧洲汽车市场上掀起的出口攻势,扫平了通往欧洲市场领导者地位的道路。尽管汽车市场整体低迷,大众汽车集团将近619000辆的销量仍然超过了上年的水平,销量均超过10万多辆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是最重要的市场。而在西班牙,大众汽车却几乎没有影响,尽管西班牙即将成为欧共体成员,令人满怀大幅增加汽车进口的希望。在取消了轿车的进口限制之后,19815月,大众汽车以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迈出了开发伊比利亚半岛市场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与西班牙国有汽车制造企业西亚特合作。很快大众汽车就填补了由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撤出西亚特留下的真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签署了生产波罗、帕萨特和桑塔纳的授权合同,目的是使大众汽车成为欧洲汽车企业中的第一名。因为只有把波罗的生产迁到西班牙,才能使沃尔夫斯堡总厂充分释放高尔夫扩大生产的能力。与西亚特的合作在1984年就结出了第一批果实。大众汽车和奥迪在西班牙的销售,从1982年的2379辆猛增到28667辆。在瑞士、荷兰、比利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大众汽车也加强了它的市场地位。将近76万辆的销量和24%的增长幅度,使大众汽车集团1985年首次在欧洲名列榜首。这也为19866月全面接收西亚特赋予了推动力。正如二十多年前的汽车联盟那样,西亚特作为独立的品牌在集团中找到了位置。但是,与菲亚特的分手留下了诸多问题,使得西班牙企业面临着独立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艰难任务。通过对生产合理化和研究开发的大量投资,大众汽车在西班牙的子公司西亚特到1988年终于扭亏为盈。

20世纪80年代,当大众汽车厂股份公司在欧洲和亚洲开拓新市场时,它在美国的业务却经历着持续多年的危机。在与日本汽车公司激烈的竞争中,日本汽车不仅提高了他们在美国的出口份额,而且还扩展了他们在那里的生产能力,而1986年美国大众汽车的销售数字却停滞不前。与上一年一样,捷达依然是销售最好的车型,而产量下降了13%的高尔夫在美国的生产,却离期待值相差甚远。销售下降与生产能力使用不足,迫使集团领导在198711月做出关闭威斯特摩兰厂的决定。大众汽车在墨西哥Puebla的生产基地继续向北美市场供应高尔夫和捷达。

在南美地区,动荡的经济和高涨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大众汽车子公司亏损。由于无法盈利,在当地政府宣布停止涨价之后,巴西的大众汽车厂于198610月停止了甲壳虫生产。为了在限制资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公司在南美的业务,降低财务上的全面风险,大众汽车公司于198610月开始寻求与福特合作。通过建立拉丁汽车公司,两家生产商把他们在巴西和阿根廷的业务活动凝聚在一个控股公司之下。大众汽车负责联合企业的技术,福特负责财务。巴西大众汽车和巴西福特所计划的联合,因巴西的销售商法而告失败,这样,两家企业依然以法律上独立的公司存在。但通过协作和建立共同的生产线,使得各自的成本结构得到了改善。而阿根廷拉丁汽车公司的状况却依然严峻,因此1990年考虑归并销售网。90年代初期,在这两个南美洲国家,由经济部、工会和汽车工业签订的汽车协定,才有效地活跃了汽车业务。大众汽车与福特合作,于1991年在葡萄牙创建了第二家合资企业,以便在分担成本和风险的条件下为欧洲市场制造豪华旅行车。

东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崩溃,意外地为沃尔夫斯堡企业的扩张进程指出了方向。在198911月柏林墙刚刚倒塌不久,大众汽车公司便与萨克森州的汽车工业界展开了谈判,大众汽车与他们已经有长年的业务联系。198912月,大众汽车与克姆尼茨的IFA依发汽车联合企业成立了一家规划企业,准备开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估计到当地市场对来自西德的轿车需求的增长,大众汽车投资扩建莫泽尔、克姆尼茨和埃森纳赫生产厂,因为这些厂的技术水准和生产能力都不能满足高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在莫泽尔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年生产能力达25万辆的组装厂。动力总成由克姆尼茨发动机厂供应,缸盖由埃森纳赫厂提供,在生产能力扩建之后,这些厂也为集团其他企业生产。

1989年之后的巨变,给了大众汽车公司不可多得的开发中东欧汽车市场的机会。作为有利的目标,大众汽车董事会看准了捷克汽车生产企业斯柯达,该企业拥有著名的品牌、悠久的历史和高素质的职工。出于对汽车业未来前景的乐观估计,大众汽车承诺了大规模的生产扩建、广泛的社会福利条件,特别是有期限地放弃取决于经营状况的对职工的解雇权。这一点首先赢得了职工和工会对大众汽车的信任。1991年,斯柯达作为第四个独立品牌归入大众汽车集团。而萧条的国内与东欧的市场使得过分乐观的预测破灭。

由于飞速发展的国际化,大众汽车集团在董事长卡尔·哈恩的领导下,发展成为全球化的生产企业,在四大洲都拥有生产厂。通过在亚洲和东欧建立强有力的支柱,不仅开发了未来市场,而且也建立了廉价的生产基地。由哈恩所倡导的扩张与多品牌战略使大众汽车集团成了欧洲汽车工业的领袖,车型品种的扩大使它有能力为各个阶层制造汽车。但这一轮扩张的庞大开支在1992年的经济危机中成为大众汽车公司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