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通伟业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广汽本田
  • 电话:400-890-8009转3517
  • 执照: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15号(四季青桥...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我们的重点是保护人本田FUNTEC日本安全体验

类别:公司新闻时间:2015-07-09 14:28:55

我们的重点是保护人

 

 

 

本田FUNTEC日本安全体验:

在国内宝马撞击马自达事故的风口浪尖上,本田汽车在日本接连进行了两场碰撞实验,力证本田车的安全性能,直面大家对日系车安全质疑话题。6月下旬,车天下记者参与了这次“本田FUNTEC安全体验之行”的采访。在宇都宫的日本本田技术研究所内,日本人用一贯严谨的态度,让来自中国的媒体亲眼从两场碰撞试验中,看到本田汽车对人的保护力度。这个“人”,不仅是车内坐着的乘客,还包括车外的行人。

对话本田“技术大叔”上地幸一:

宝马撞散马自达

是不耐撞还是运气背?

这趟本田安全技术采访之行,为我们解惑的恰恰是本田汽车在车辆安全技术的“头牌”,本田技术研究所四轮R&D中心高级工程师上地幸一,这位大叔级人物在这个岗位已“精专”研究三十多年。记者将刚发生的南京宝马撞马自达的碰撞视频反复播放给他看之后,他做了如下回答,也许能帮助我们还原碰撞的真相。

广州日报:此事故中,人员伤亡、车辆损害情况与这两辆汽车的安全性能有关吗?

上地幸一:关系不大,就这个案例看,被撞车辆是从侧面受力,当前的任何汽车车身的侧面都没有足够的吸能区域,汽车前大梁和拥有大量溃缩空间的这个方向,对着侧面这个最弱的、最没有溃缩空间的地方去撞,即便有一些吸能设计也很难应对如此大力冲击。

广州日报:如果重的车是被撞的一方,结果是不是不会这么惨烈?德国车钢板厚,会比日系车安全?

上地幸一:自重大的车本来就需要更强悍的车身来支撑,但这不足以说明越重的车就更安全。这个案例,车辆从侧面被大力撞击,很难避免人员伤亡。

汽车厂家基于NCAP碰撞测试的要求,为了获得高分进行了必要的安全研发,每个厂家都会有自己在安全性方面的理念。

广州日报:碰撞实验的车速能否再快点?

上地幸一:统计的事故中,绝大多数事故来自追尾,事故发生时,大家有相对速度,也会进行紧急刹车。如此高速碰撞之下的状况,已经超出了能够考虑的安全范围,只有军用的装甲车或者坦克才会对这样的碰撞强度进行测试。

真实模拟碰撞:车身或很伤 但人伤害降低

位于日本宇都宫的日本本田技术研究所,建于2000年,拥有全球首个室内全方位安全试验室。这个实验室设有包括0°和180°在内的共计8条跑道,呈15°放射状分布,可以对两辆车同时以最大80km时速进行牵引碰撞。而且这个世界顶尖的试验室,打破了固定壁障测试的局限,可以进行不同级别、不同尺寸的车型间各种角度的碰撞试验,更加贴近真实事故的碰撞。就在这个实验室,一场“车对车”和一场“车对人”的碰撞实验在中国媒体前上演。

车对车碰撞是思铂睿对奥德赛:设定是以时速50公里进行正面碰撞,相对时速达到100公里,碰撞的偏置率为50%。结果显示:“两车的发动机舱充分溃缩,吸收碰撞能量,在乘员舱方面,两车的所有车门都可以正常打开,A柱到车顶没有任何变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乘员假人坐姿端正。”其实,类似的实验本田已经做过很多次,包括广本在中国进行的15°角高速对撞试验,均展示了本田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核心技术——ACE承载式车身结构优秀的能量吸收功能。同样,这次采用了ACE承载式车身构造的思铂睿和奥德赛具备卓越的碰撞安全性能,双方车辆的乘员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本田技术研究所四轮R&D中心高级工程师上地幸一表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结构不能减轻汽车的受伤程度。单从汽车事故的外观来看,也许会得到车祸很严重的错误认知。但对于本田来说,保护人员的安全的目的却能很好达到。

第二场碰撞,由本田缤智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行人假人POLAR Ⅲ。此次碰撞中,假人接触的缤智的保险杠、发动机罩等部位后,这些部位有明显变形。本田技术专家表示,这是缤智ACE承载式车身构造通过充分来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有效降低对行人的伤害。上地幸一表示,行人事故中,导致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头部与车辆前方发生碰撞,导致重伤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腿部与保险杠发生碰撞。因此,本田针对行人保护有两个重点——腿部和头部。目前本田通过多次的实验数据,开发出了行人保护车身,行人保护发动机罩等技术,甚至是采用了能够有效缓解对行人冲击结构的前挡风玻璃(898, 34.00, 3.94%)底部、雨刮器等所有零件,都已经推广应用到了本田的所有产品中。

本田一直想表明一个态度:安全技术不仅保障车内乘客,还保护车外的行人的人身安全。而且本田自认:本田对安全的关注已经处于世界顶尖程度。

记者观察:

超出“可控”时速

再牛汽车都成渣

 

这次日本本田安全行,让记者最有印象的是本田提供的一组由日本警察厅交通局公布的车祸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01年,日本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8200人,但到了2013年,数字降低了一倍,只有4373人。而再看中国,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布的数字是:每年中国道路交通伤亡事故人数大概约有二十多万,每年全国各地交警接报事故的总量大概在470万左右。我国每年交通总结大会上,专家的结语总是:“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这并不是让人觉得荣耀的“第一名”。

也许我们会佩服日本人的遵规守纪,正因为守规矩,少了许多恶性事故的发生。中国人做不到的,恰恰是无法遵规守纪。各种不可控的交通意外事件每天都在全国马路上发生。但这样的事故讨论很奇怪地焦点在什么车最安全上。难道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千万不能超速,千万不能闯红灯的安全意识问题?难道不是应该关注基础交通设施对司机、行人的保护问题,譬如定期对桥梁、高速进行安全检查了吗?要知道,再安全的汽车,始终只是呆板的机械;再牛的安全技术,也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保护人。只有在我们可预测、可控制的范围,才有真正的安全交通!

日本街头总是安静而有序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影响。也许会有拥堵,但没有争先恐后变线插队乱成一片。所有的一切,都在规则意识下井然有序。这些,我们真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