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本弘德行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东风本田
  • 电话:400-890-8028转3382
  • 执照:
  • 地址:

    胶州市广州北路366号(黄岛直营店、市南福州路展厅、城阳赵红路展厅)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德瑞汽车,本田技研一起来思考本田

类别:公司新闻时间:2017-05-07 12:41:47

思考本田


      有幸应广州本田邀请,到访日本参观本田技研。说实话,去之前看过行程的我心中并没有太多期望。日本不是第一次去,HONDA更是耳熟能详,这类采访也不外是参观厂房生产线以及研究设施、听报告之类。但没想到的是,本次行程中和回来后,我沉浸在日本情结中,被深深的好奇心驱使着从网上下载了美国人研究日本文化的《菊与刀》再次阅读,搜罗了早期日本电影《绝唱》、《追捕》、《望乡》等来看,并大量浏览有关本田的一切资料。这一切,源自在本届东京车展上,听到现任本田技研社长福井威夫先生发表的演讲中,谈到混合动力的CIVIC时说:“自第一代起,CIVIC就不断提供独特的价值观”。这说法显然是一种很高的造车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在当今世界的汽车行业里,每80辆轿车中就有一辆是"本田"牌的,大家习惯了对HONDA标志熟视无睹,而在我和大部分国人眼中,本田一直都是很“物质”的,难道不是吗?

      建立在热爱基础上的起点

      1915年,全日本国只有1300辆汽车,东京也只有700人持有驾驶执照。一天,一个有钱人来到静冈县光明村打猎,开来了一辆小轿车,这样稀罕的东西的到来自然引起轰动,汽车所到之处大人们停止工作仰首眺望,小孩子们跟在车后满街乱跑,其中一个9岁的男孩更是激动得无以言表,等车一停下来,漏油满地,他就用双手把黑油涂在身上,妄想着自己就是把这部车子造出来的人。

      这个男孩最终以一生的辉煌成就,其塑像与亨利o福特的一起被并列摆放在美国表彰对汽车工业有卓越贡献的“汽车殿堂”;并于1980年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专门用于奖励在机械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者的荷利奖,该奖项迄今一共颁发过两次,第一次(1936年)的得主是美国人亨利·福特。

      这个男孩就是“本田神话”的缔造者——本田宗一郎。

      仅仅把宗一郎先生的事迹当作励志故事来听是远远不够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本田(HONDA)由一个作坊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品牌,这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世界汽车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追根溯源,与其说是归功于本田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的不断提升与超越,不如说应该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为企业留下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令之生生不息的财富--独特的本田精神。

      因为在日本这样一个崇尚精神的国度,本田宗一郎先生和松下幸之助先生两位以"国小企业家"(只有小学毕业的教育程度)身份可以成为民族英雄,仅仅靠电器和汽车这样的“物质”是做不到的。

      21世纪的中国也因为经济起飞受到世界瞩目,而承载着振兴民族汽车产业、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众多中国汽车企业,经历了若干年风风雨雨至今还在迷茫中徘徊。

      此时此刻,我相信认真研究一下这位本田宗一郎先生以及他所缔造的本田技研应该会颠覆一些固有的观念并得到有益的启示。

      靠技术取胜的梦想家

      有关本田宗一郎先生的传奇发家史这里忽略不计,但是,不妨听听他创业初期在商场上最大的对手给他的评价:“本田先生既无学历,也不富裕,单靠干黑手的技术匠的创意功夫,漠视算盘,只知改良产品,便建立了一代事业,此非吾辈高学历的人可以望其项背”。

      1952年,46岁的本田宗一郎以150件专利产品获得日本“蓝绶褒章”,列席皇宫招待会时,亲王问他:“发明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吧?”他起立回答说:“一见钟情,千里之遥仅值一里。”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田宗一郎的发明基于一个独创性前提,在他的理念中:

      模仿,就是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制造出一模一样的商品。虽然模仿得真似乎很不容易,但是,模仿是先乐后苦。因为一旦尝到了这个滋味后便会欲罢不能,只要有一次模仿成功便不想自己创造了。这样,不想自己创造而专事模仿,永远走在人家后面,世界上还有比这种事情更痛苦的吗?(这似乎可以给中国某些汽车企业做镜子)

      上述思想演变到今天,是本田技术人员遵循的研究、开发理念--

      正因为是没有开拓的领域, 所以才具有探索的价值

      Honda具有"不惧怕失败,在未开拓领域的创意上下功夫"的风气。

      为自己设置更高障碍,只有解决难题、跨越障碍,才能为步入成功提供动力。

      由此可以理解,本田公司的全名不是本田汽车工业公司而是“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株式会社”。研究所始终是Honda的驱动力。

      但本田宗一郎决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机械狂人,也是在1952年,他在《本田月报》上发表了以《站在世界的视野上》为题的文章:

      本公司仅在创业5年间,便已名副其实成为一家日本第一流的公司。可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却令人不胜唏嘘,因为我们的努力仍非世界第一流,这应该引以为耻。

      我很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技术和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仍差了一大截。我知道只要努力,这个差距必可拉近。不但要迎头赶上,更要超越前进。

      这里,我作出郑重声明,要把本田技研的技术做到世界的技术水平,并且还要在最短期间和世界先进国家竞争到底,在技术上要超越他们。

      以日本的其他公司为竞争对象,取得日本第一,并非真正的日本第一,争得世界第一,才是日本第一。(类似的激情,依稀在中国老一代汽车人那里感受过,如今也应该都珍藏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说完这番话,宗一郎开始了他平生第一次美国之行。

      今天,在所有HONDA标志出现的地方,下面都有一行小字:The power of dreams(梦想的力量)。

      HONDA网站的公司简介上,并排放着一张“吧嗒吧嗒”自行车照片和一张机器人Asimo照片,下面的文字介绍中说:

      于1948年以生产自行车助力发动机起步的HONDA,一直以“梦想”作为原动力……

      看着Asimo,你不禁会想:一个人在他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怀有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的梦想,而这个"梦想"能恩泽几代人,今天仍然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无论你在本田的制造厂、研究所、碰撞实验室、赛车场、车队、销售店,都会感觉到这个了不起的“梦想”已经成为本田企业的基因。

      为喜悦的人生

      汽车最能表现制造者的人格:法国车机智有余,统一性不足;英国车既有坚实性又有风格;美国车太重豪放,不重亲切感;德国车虽很朴实,但功能不一应俱全。N360是应用伏羲八卦方位图与文王八卦方位图详解F1技术而具有高性能的机械,充分体现了本田的精神。

      这种匪夷所思的论调是宗一郎先生“本田流”语言风格的典型代表。

      宗一郎先生退休后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很快打成球迷;

      70岁开始学习滑雪,74的他从阿尔卑斯山3000多米山顶直滑下来,吓坏了身边的年轻人。

      80岁了,他开着飞机到处转悠,更是少不了用摩托车以及跑车飞车。有人说,要是当年他有足够的实力,也许本田的出品就是飞机,反正他喜欢的就是速度机器。

      本田宗一郎是个性情中人,年轻时候的他因为对技术的执着会对犯了错误的手下拳脚相加,甚至把人打得头破血流,但是,他同时会把员工当作儿女一样爱护。

      1963年,本田技研15周年庆典上,他老人家的演讲是这样的:“大家玩得痛快吗?各位同仁,辛苦你们了!酒有的是,菜有的是,喝不过瘾的再喝,吃不过瘾的再吃,让我们玩得痛快,大家非彻底愉快不可!”

      退休第二年,本田宗一郎便开始了一项“全国握手行脚计划”,每天自己开车400公里,走遍全国各地的700家本田企业和每个员工握手告别。这项计划后来又延伸到海外,整整4年,他只带着一位秘书奔波。他的《告别本田同仁书》上说:本人一向任性,给同仁们添了不少麻烦。与本田同走了25年,本人得到非常充实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宗一郎有自己的妙论:

      工作是为自己工作,不是为别人工作。所以说,有人认为他是为公司工作,这就不对了。因为能为自己工作,而在工作上找到乐趣,这就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公司的幸福。有人为工作而工作,不是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世界上没有比这种工作更无聊的事情了。

      如此种种,我们便不难理解宗一郎先生为本田留下的另外一笔财富--三个喜悦:制造的喜悦、销售的喜悦、使用的喜悦。它们更被后来人引申并成为贯穿在本田企业的研究、生产、销售、比赛等各个环节上的纲领。所谓:

      Honda将通过整体企业活动,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去实现“创造喜悦”、“扩大喜悦”、“传递喜悦”的目标,与全人类分享喜悦,努力使Honda成为“社会所期待存在的企业”。

      ——引自福井威夫社长致辞

      39届东京车展上,本田的参展主题就是:FEEL FINE!

      “菊与刀”在汽车界的版本

      宗一郎先生临终前,专门要求夫人不要举行任何葬礼和追悼会,他的说法是:“举行殡仪,各方面的名人都会来向我道别,他们一来都会坐轿车来,车子太多会打扰附近人家的宁静。咱们是造汽车的人,怎么可以用汽车来打扰人家呢?”

      类似的作为还有很多,我们在本田东京青山总社的办公大楼参观时,主人告诉我们,这块地本来是方的,日本寸土寸金,按说完全应该把大楼建成方的,但现在是按照宗一郎先生的意思建成了椭圆型的,这是为了让附近的人们方便通过,而且,整幢大楼的阳台是在外面,这是考虑日本多发地震,这样可以减少碎玻璃砸下来伤人。

      在了解和研究本田宗一郎及其缔造的企业的时候发现,宗一郎先生几乎是《菊与刀》对日本民族的描述在汽车界中活生生的写照:菊花象征着日本的优雅和温和,刀象征着日本的狂野与激烈,二者总是矛盾地统一在日本人身上,构成一幅像是在开玩笑的画面,但是,它们都千真万确。

      走过东京夜晚闹市区的街口马路边,总能看见或一群群、或一个个中青年男人,或呆呆望着天空抽烟,或一言不发死盯着手机收发着短信。从他们衣冠楚楚的样子看应该是上班族下了班还没回家,也不像无家可归的样子。很晚了,这些人丢了魂似的,怎么回事呢?问我们无所不知的导游,他竟然也一头雾水。我想,就算在日本,宗一郎也是上个时代的人了。

      其实,中国也有一本研究日本文化很精深的专著《日本论》,这是1928年戴季陶的作品,其开篇就讲到:“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按说国人认识“HONDA”也几十年了,但真正了解它的有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田宗一郎虽然故乡是在日本,但他是属于世界的。

    微信图片_201703291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