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星隆汽车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北京奔驰
  • 电话:400-890-8009转2366
  • 地址:

    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特一号(邱家大湾)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闪电战全靠它,驰骋沙场的“奔驰”

类别:优惠信息时间:2016-12-26 16:32:59

说起汽车,就不得不提起梅赛德斯-奔驰,因为奔驰的历史就是汽车的历史!要讲奔驰的历史就离不开二战,战争的发展,也是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


公元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军队东攻西击南进北上,在直到1942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德国军队几乎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摧枯拉朽般的扫荡了几乎整个欧洲,取得了人类战争史上惊人的胜利与战果。这些战绩的取得少不了奔驰的功劳。



戴姆勒-奔驰在二战前后那段历史中制造的精品之一便是奔驰770K型防弹轿车。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主力,戴姆勒-奔驰公司自然为“元首”所器重,特制的奔驰770K型防弹轿车更是受到了希特勒的垂青,在很多有关希特勒的历史影像中,都能看到这款轿车的身影,希特勒几乎成了这款车的“代言人”。奔驰770K用料扎实,制作精良,车身用4mm厚的钢板制成,挡风玻璃厚达50mm,衬有网状钢丝的轮胎也具备防弹功能,坐椅靠背设有防弹钢板,地板也有4.5mm厚,一台功率为200马力,排量7655ml的V形8缸发动机,让这辆重量超过5吨的汽车依然敏捷可靠(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


奔驰770K甚至被做为当时德国的“国礼”,总共只生产了17辆,它们中的大部分毁于二战,只有3辆幸存至今,成为稀世珍宝。
 
奔驰770K虽是精品,但数量实在太少,而戴姆勒-奔驰在二战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发动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f.109战斗机上所使用的12缸V形液冷DB601/605发动机,这是二战期间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之一。在这种有着1200马力功率输出的发动机驱动下,以Bf.109为主力战机的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驾驶这款机型诞生的空中王牌更是数不胜数。

 


▲戴姆勒-奔驰在二战期间的几种主要航空发动机

 
▲使用戴姆勒-奔驰航空发动机的飞机

除德国自用以外,DB601/605也被意大利和日本使用,二战中的日本购买了DB601/605的许可,生产出了“热田发动机”,装备了“彗星”俯冲轰炸机和三式战斗机,其中三式是日本二战期间唯一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量产战机。这也是二战时期德日之间的技术交流中,少数真正被日本用上了的德国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使用DB 601/605各式机型大约为42,400架。



▲使用MB 501柴油机的U-2艇


除了航空发动机以外,戴姆勒-奔驰还生产舰艇用发动机。IX型U艇即装备了6台戴姆勒-奔驰V形20缸MB 501柴油发动机,每台能提供1500马力的功率输出,在战前生产的U-2型潜艇也使用了该型发动机。

▲戴姆勒-奔驰MB 501柴油机



▲各型S艇不仅装备德军,也装备了意大利等国海军,但有意思的是S艇最辉煌的战果也是

在意大利身上取得——意大利投入盟国一方后,S-54和S-61艇开进威尼斯,依靠40名水兵解除了一万多名意军的武装,艇长施密特获颁骑士十字勋章


使用同一种发动机的,还有一种少为人知的S艇(Schnellboot),实际上也就是德国的鱼雷艇,英国人则称之为E艇(即Enemy,敌人之意)。曾经当过美国鱼雷艇艇长、后来当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在战后参观过该艇,他在日记里写道:这种艇远比我们的快艇先进。这种圆底造型,100多吨重的S艇在3台MB 501的驱动下,航速能达到39节,后期换装了带增压的MB 511后,更是可以飚到42节。从1940年中期开始,S艇实际上已成为德国海军水面攻击主力,它们和U艇一道,对盟国海上运输线构成了重大威胁,战绩也居各国鱼雷艇部队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的中国也使用过这种鱼雷艇。中国于1936年向德国订购了11艘S艇,其中3艘在1937年交付中国,组成了“岳飞中队”,而余下8艘则由于局势的发展而被德国扣留自用。这三艘艇中两艘毁于抗战,一艘幸存至战后,在解放战争中加入解放军,被当做巡逻艇使用,直到1963退役——这也是戴姆勒-奔驰与中国最初的缘分之一。

 
我们都知道奔驰是造车的,车辆更应该是本行,事实也是如此,二战德军主力坦克的研制也是有戴姆勒-奔驰的份。在1926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制造了装有75毫米炮的坦克原型(Großtraktor,意为“大拖拉机”),1932年,军火巨头克虏伯推出了Landswerk Krupp A,由于要规避凡尔赛条约,这些坦克都是以农用拖拉机的名义生产的。后来亨舍尔、MAN、克虏伯、戴姆勒和莱茵金属合作改进这个型号,把固定炮塔换成旋转炮塔,制造出可供大量生产的LK A型坦克,这就是一号坦克。

 
1934年德国陆军部提出发展重量10吨级装备20毫米火炮的装甲车辆,向MAN、克虏伯、亨舍尔及戴姆勒-奔驰等企业招标,虽然MAN的方案中标,但其完善过程是MAN和戴姆勒-奔驰共同完成的,最终的产品就是二号坦克。

 
1935年,德国陆军提出了对“主力坦克”的要求——15吨左右,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安装1门37mm火炮,根据这个设想,德国军方向克虏伯,莱茵金属,,戴姆勒-奔驰,亨舍尔等五家公司招标,戴姆勒-奔驰、MAN、亨舍尔三家各拿出了一辆原型车,但德国军方感觉都不甚满意,所以在测试之后搞了一个组合,把三家的原型车进行了混搭,最终方案便是三号坦克。


三号坦克和随后的四号坦克在战争初期成了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闪电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突击力量作用,不过德军步兵还需要一种伴随的支援火炮。根据曼施坦因的建议,德军开始了步兵支援火炮的研制,戴姆勒-奔驰公司在三号坦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三号突击炮。虽然原来的设计是支援步兵,但换装了75毫米L/48反坦克炮后,三号突击炮也可作为坦克歼击车使用。实践证明,三号突击炮的设计非常成功,这种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综合火力平台被大量生产,产量达到了10,500辆,在游戏WOT中更是一款屠幼神器。


德军虎式坦克的王牌车长魏特曼便是在三号突击炮上刷出了足够的经验。在战争中期黑豹坦克的招标中,戴姆勒-奔驰的方案虽未中标,但却也参与了黑豹坦克的量产工作。


战争中的戴姆勒-奔驰显示出了精湛的军工制造能力,但同时也沦为盟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厂房设备损失惨重。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所有德国的海外资产都作为赔偿而被没收,戴姆勒-奔驰公司也失去了所有外国子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在占领地区的资产,再加上在战争中有使用集中营囚犯的黑档案被曝出,这家首创了汽车的企业一落千丈,跌到了谷底。不过,很快就到来的美苏对峙局面又现出了一线生机,戴姆勒-奔驰依靠给美军修理和制造车辆渐渐恢复了元气,到1949年又开始盈利,终于起死回生。

 
  
战后的戴姆勒-奔驰把大部分业务转向了民用,不过仍然没放弃军工产业,其主要成型产品依然是曾经拿手的卡车和越野车,这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是奔驰的G型越野车。1979年,联邦德国招标越野车,当时参与竞标的是奔驰G型和大众Iltis。虽然当时较为廉价的大众Iltis胜出,但G型凭借优良的机械性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青睐,就连一向是“世仇”的法国人对G型的品质也称赞有加,法军的轻型军车(标致P4)就是获取了许可证生产的G型车,只不过有一些小改动,而后德国也回过头来重新选择了奔驰G型车,到目前为止,包括德国、挪威、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阿根廷、斯洛文尼亚在内的20多个国家将G型做为军用车使用。
 
奔驰优良的重卡技术甚至对中国的军工也有所帮助——1982年,中国从西德引进了能充分适应当时国内各种路面的奔驰重型卡车,并仿制了其中的2060型车,仿制的型号为“铁马XC2200”,并在此车底盘的基础上研制了WZ551装甲车,该车最终被军方确定为制式装备,定型为92式装甲运兵车,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出了数种变形车,形成了一大家族,并出口国外。卡车和战车,听上去相差很远,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奔驰重型卡车的质量——在抗战之后,奔驰再次为中国的军事工业做出了贡献。


从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到现在的130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汽车无疑是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发明之一,单就这一点来讲,以卡尔•本茨命名的企业——“奔驰”对人类的贡献也是无可估量。虽然这家企业制造的产品曾经参加过不义的战争,但在战后同新德国一样“重新做人”,缔造了无数个汽车史上的第一,它认真的反思与赔偿,以实际行动洗刷了“黑历史”,再次成为了汽车界的巨人。

武汉星隆奔驰

电话专线:027-8467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