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华雪佛兰

综合评分:

时效评分:

  • 主营: 上汽通用雪佛兰
  • 电话:400-818-1212转1331
  • 执照:
  • 地址:

    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冼庄立交桥旁 查看地图

下载地址到手机

雪佛兰提醒您:泰坦尼克号 14年前大事件

类别:优惠信息时间:2014-06-24 10:54:15

广州番禺-广州迅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020  3482  9111   020  84700  7000

 

广州迅锐雪佛兰提醒您一下,您还记得:

 

 

4月10日,电影《泰坦尼克号》跨越14年的岁月将再次来到中国。如今,当人们再度走进影院,重温这部14年前曾带给无数中国观众感动的世纪经典之作时,心中流淌的是波澜不惊的人生感悟还是依然涌动着排山倒海的震撼激情呢?你是否还能忆起当年本片上映时在全球和中国内地引发的空前盛况?

 

 


这是一个怀旧的年代,关于怀旧的话题总是常说常新。1912年4月10日,一艘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大船泰坦尼克号,载着财富与梦想启航远行。100年之后,2012年4月10日,3D版《泰坦尼克号》电影将在中国内地上映,显然,这个日子是引进方仔细斟酌过的。

然而,当我们把时钟重新拨回到14年前,却发现历史与现实之间总会有惊人的相似。1998年4月9日,也就是14年前的4月10日的前一天,正是2D版《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的日子。从那时起,一部电影的观看经历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成了许多影迷生命旋律中难忘的几个音符。


  岁月匆匆,14年逝去,物是人非。如今,当人们再度走进影院,重温这部14年前曾带给无数中国观众感动的世纪经典之作时,心中流淌的是波澜不惊的人生感悟还是依然涌动着排山倒海的震撼激情呢?你是否还能忆起当年全民围观的空前盛况?

 

  下面就请跟随本文,一同重温1998年那起你或曾经历或曾错失的银幕大事件--TITANIC

引子● 中国人与泰坦尼克号的两次懵懂邂逅

◆ 始自1961年-从黑白译制片到露天电影

 

     在中国1970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大人们”眼里,《冰海沉船》应该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泰坦尼克号首度最直接最感性的接触。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作为史上最为著名的海难事件之一,曾先后被欧美十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在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执导的《泰坦尼克号》推出之前,公认的关于这一题材的最佳改编之作便是1958年由英国出品的123分钟的黑白故事片《冰海沉船》(英文名:A Night to Remember)。本片的突出特点在于详细记述了这艘巨轮的沉没全程,以及对在危难之时的众生相所进行的淋漓尽致的刻画。

 1961年,这部影片在欧美上映三年之后,便来到了中国。上海电影译制厂将其译制成后来广为人知的《冰海沉船》,上译厂的元老苏秀女士担任本片的译制导演,毕克、邱岳峰、尚华等一批艺术家为本片献声。然而,因为当时的特殊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本片虽然译制完成后就在影院系统进行了公开放映,但文革结束前,真正有机会在影院完整看过本片的人并不多。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禁锢思想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包括部分内参片在内的大批当年因各种原因被“雪藏”的译制电影终于重见天日。这批译制片通过各种形式的影展,或是作为一种职工的文化福利,在各类影院、礼堂中大放异彩,给当时精神生活依旧贫瘠、渴望吸取文化养分的人们带来了春的浓郁气息。《冰海沉船》也在此列。有70零后生人曾回忆,当年便是在父母上班的工厂家属院操场上看得露天电影《冰海沉船》,至今印象深刻。这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与泰坦尼克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80年代-初中英语课本的秘密

    对于70末、80初出生的一代中国人来说,与泰坦尼克号的初识或许并不是父兄们看过的《冰海沉船》,也甚至,有些人至今都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泰坦尼克号的世界的。一切的文字,似乎都不如下面的图片来得更为直接,也许当你看到这些久违、但绝对难以磨灭的学生时代的历史遗存时,才能让你彻底的开启尘封的记忆。

这是前几年为广大80后所津津乐道的“李雷和韩梅梅”版之前,使用最为普及的一套英语课本。在这套课本的第四册,也就是初二下学期中,有一篇课文,名叫《Miss Evans》,文章记述的正是这桩世纪大海难,只不过文章的主线是说一位叫伊文思(Evans)的小姐在最后关头,把自己的位置留给了一位带孩子的母亲,自己葬身大海的感人故事。限于当年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及英文普及程度,很多中学的英语老师都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每一篇英语课文,因此,时至今日,很多30岁以上的“大龄学生”依然记得这篇文章的很多细节,有的甚至仍能大段的背诵。

  对于差不多20年前的这段学英语时光,不少人至今历历在目:“老师带着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着‘Iceberg, iceberg ahead!(冰山,前面有冰山!)’”“当老师讲到‘first trip意思就是处女航’时,一些男生用课本遮着脸,挤眉弄眼的坏笑……”

 

课本第四册封面及目录页彩图(图中出现了TITANIC)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虽然把整起海难的过程记述的相当具体,而几个关键词“1912年4月”“从英国到美国”“1500多人丧生”也均有提及,但全文通篇却只字不提“泰坦尼克号”,更为遗憾的是,大多数英语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像语文老师那样详细介绍课文背景知识的寥寥无几。以至于数年之后,当已经上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的“昔日中学生”在影院里看到《泰坦尼克号》时,有人才恍然大悟,“这不是中学课本上讲的那个事吗?”这也为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热映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了。

 

  初中英语课本的正文中只字不提TITANIC的原因,至今不得而知,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原因。但是当我们有幸再次打开这册纸页已经有些泛黄和卷边的英语课本时,在它的内封彩图,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TITANIC这一行英文一直就在那里,也许当年我们不曾看到,但更有可能的是没人会注意这七个不起眼的英文字母,但它的确是一代中国人与泰坦尼克号初次邂逅的一段真实记录。

1997 始航 ● 出品方&华尔街&媒体人的集体大唱衰

 

◆ 打一次2.5亿美金的“水漂”?
    严格的从中文的语义层面来表述《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票房成绩,其实用词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创造的应该称之为神话或奇迹,而后者创造的才可以叫纪录。因为二者的制作之路与上映之初的境遇完全不同。

 

  1997年7月2日,原本这一天是《泰坦尼克号》在北美乃至全球公映的日子,可实际情况却是片子的后期制作还没有完成。与之相比,更让派拉蒙和二十世纪福斯这两大片商头疼的是,1.5亿美元的预算已经超支,最后总经费将攀升至2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4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这已经创出了史上电影制作费的新高了。但事已至此,骑虎难下的派拉蒙不得不宣布影片从暑期档挪至圣诞档,推迟至1997年12月19日上映。

 

经过《未来水世界》的票房惨败之后,当时的好莱坞已经是谈“水”色变

     对于这部上映日期一拖再拖,制作成本不断追加的影片,连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也发生了兴趣。经过一番测算后,他们认为这部推迟五个月的庞然大物最终一定会败下阵来,甚至血本无归。这也难怪,《泰坦尼克号》最后的成片居然有三个多小时,相当于一部普通电影时长的两倍,毫无疑问,这将直接影响到该片的放映场次、排片密度等指标,进而对影片的票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专家们看来,卡梅隆简直是处处在与好莱坞法则作对,在钢丝上行走。或许,大家对两年前环球公司出品的《未来水世界》的惨败记忆犹新。作为当时史上投资最高的影片,《未来水世界》以高达1.75亿美元的投入仅换回8823万的北美票房,可谓惨不忍睹。同样是讲“水”的片子,这两亿多元会不会也同样打了水漂?

 一场不亚于沉船本身的票房灾难?
    随着上映时间的一天天临近,终于,连二十世纪福斯公司自己都有些动摇信心了。内部有人曾建议高层将导演换掉。虽然这一提议最终被否决,但是,为了保险起见,福斯公司还是将其在美国的发行权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电影公司,以摊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给投资方吃颗定心丸,卡梅隆也主动提出放弃他800万美元的报酬。当然,他这么做就对了,最后当本片全球大卖之后,他从二十世纪福斯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奖金。自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了。

  1997年11月1日,《泰坦尼克号》特别选择了远离好莱坞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了首映式。据说,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片《深渊》在日本很受欢迎,他本人也因此在当地有了许多忠实的影迷,这也是影片选择日本首映的原因之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之后,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种种媒体评论纷纷出炉,尽管像包括《综艺》杂志在内的部分主流电影媒体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非常高,但也有相当多的影评人对影片表示了不屑一顾;“这就是砸了两亿美元拍出来的片子啊?”

 

当时的卡梅隆只有一个信念:不成功,则成仁

    12月19日近在咫尺,三部重量级影片《007之明日帝国》、《捕鼠记》和《泰坦尼克号》即将在1997年的北美圣诞档上演“三国演义”,对于三者谁能拔得票房头筹,平日惯于坐而论道的影评人们仍然是莫衷一是,对于结果欲说还休。

  其实,媒体的揶揄并非空穴来风。首周末之后,周一的票房统计结果的确没有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周末三天累计收入2760万美元,还不及前一周公映的《惊声尖叫2》的3300万,而后者的成本仅是《泰坦尼克号》的八分之一。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各色人等加入到嘲笑讥讽的大军中,一时间,仿佛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导演卡梅隆的笑话了。对此,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他在计算机屏幕上贴着刀片,上面写着“要是电影很烂就拿来用”。当然,他也在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1997-1998
 征程 从北美15周票房冠军到世界之王

 

◆ 票房神话:狂破纪录回看率惊人

    话说,《泰坦尼克号》的奇迹是这样发生的:虽然在北美的第一周票房只有不显山不露水的2800多万,但第二周便逆增长到3546万,而第三周仍有3332多万。最初的20多天的平稳运行已经初步显示本片强大的防跌能力。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影片继续以每周不少于2000万进账的坚挺表现甚至逆市上扬,一次次的颠覆着着一部电影在影院公映本应遵循的票房规律。终于,到了1998年的1月底,开始有北美的主流媒体小心翼翼地抛出第一个猜想:《泰坦尼克号》很可能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 但对此人们仍是将信将疑,毕竟当时3亿美元的北美收益,还不足以撼动那些史上足以让人高山仰止的纪录。

  显然,这一次,几乎所有的外行和内行们都对《泰坦尼克号》持久的吸金力严重估计不足。一切的争论在1998年3月之后都偃旗息鼓了。全世界的电影人对《泰坦尼克号》经演不衰的票房长线终于彻底麻木-当时的地球上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住它迈向世界票房之王的脚步了。仅仅是三项北美纪录就足够令人咋舌-蝉联北美票房冠军15周,26周稳居北美票房TOP10,287天的漫长北美映期。

 

1997年,美国电影院门口排着长队购票看《泰坦尼克号》的观众

    就这样,《泰坦尼克号》在全世界影迷哭天抹泪的观影大潮中,终于登上了影史票房纪录的巅峰:美国国内6亿美金,全球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8亿。在3D、IMAX远未盛行的1997-1998年,《泰坦尼克号》难以企及的票房神话却是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基础的。这是一部有着超高“回头率”的尤物影片,一般观众重看两三遍可谓稀松平常。一位澳大利亚的骨灰级影迷居然在影院看了76遍《泰坦尼克号》,成为坊间热议的谈资,有了这样执著的影迷,影片的票房想不高似乎也难了。

  如今,北美票房冠军、全球票房冠军这两项傲人纪录的桂冠都已戴在了《阿凡达》的头上,但谁能说《阿凡达》的天量票房中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因素在发酵?而又有谁敢说,除了《阿凡达》系列,还要再过多少年,才能有一部非卡梅隆执导的作品能超越《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成绩,成为真正的“千年老二?”

奥斯卡:顺应民心的一次横扫

    1998年3月10日,《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的票房收入迈过10亿美元大关,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创造这一纪录的电影作品。
此后的十年间,只有《指环王3》和《加勒比海盗2》两部影片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但即便如此,这离《泰坦尼克号》创下的18亿美元总票房的纪录仍然相去甚远。而此时,大家的注意力却早已不在票房的猜想了。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1998年3月10日,这一时间点距离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一向以清高著称却时而游走在时尚边缘的奥斯卡,面对这部人缘超好、人气超高但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用所谓金钱与特技堆砌而成的商业片时,将作何抉择呢?仍有不少影评人对《泰坦尼克号》将成为最后的大赢家的结果持谨慎态度。说来也不奇怪,在史上提名风光无限,最终铩羽而归的影片比比皆是。

 

第55届金球奖上的“杰克”与“露丝”

     与票房之争、获奖之争同样尘埃落定的还有当年的两位新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与凯特.温斯莱特。两人在《泰坦尼克号》中的表演一度被蔑称为“拙劣与平庸”,但随着二人在之前举办的第55届金球奖将影帝和影后提名收入囊中,这对乱世佳人的星途从此变得熠熠生辉。虽然《泰坦尼克号》夺得的14项奥斯卡奖项中并没有他们的那份,但二人这10多年来叱咤影坛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早已不是易碎的花瓶,而是靠精湛演技吃饭的实力派影星。

访华之旅 ● 3.6亿票房诞生记

 

◆ 中央领导的大笔一挥

    1998年2月,关于《泰坦尼克号》引进的事宜已经基本敲定。但此时,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官方,《泰坦尼克号》都还不是一个热词。当年的“大学同学们”曾经回忆:“1998年3月开学初,《泰坦尼克号》的盗版VCD和CVD,就扔在我们宿舍的桌子上,却无人问津”。也许这与最初在中国主流舆论圈弥漫的那股论调有关,“只不过是好莱坞又一个烂俗爱情片罢了”,而果真如此的话,这的确不是主流中国观影人群最喜欢的类型。

 

然而,很快地,事态有了意想不到的大转变。1998年3月9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铎民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说居然谈到了这艘大船,他说:“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过去叫《冰海沉船》,花了二亿五拍的这部电影,现在收入已经十亿,这也是风险投资啊。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一曲难忘》、《魂断蓝桥》。这次我请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说宣传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以为只有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

 东风吹来满眼春。中央领导对《泰坦尼克号》的商业运作及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不仅在客观上大幅的提升了影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加大了影片引进的尺度与速度。1998年4月初,有记者向中影公司询问《泰坦尼克号》是否会删减时,时任中国电影总公司进出口分公司经理张润昌明确表示:“《泰坦尼克号》这次不会被删剪!中影还给出了明确的理由:任何损害一部优秀影片的艺术价值的做法,都不符合引进大片的“两个基本”方针:即基本代表世界电影优秀艺术水平,基本代表世界电影先进技术水准。以后删剪任何一部进口影片,都要本着更科学、严谨、更对艺术负责的态度。”

放映时间最长的进口大片

   1998年4月9日,在辗转世界三个多月后,由中国电影公司引进、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的《泰坦尼克号》终于驶入全国各大影院。虽然此前的最高政治礼遇、审查优待以及半个月前的奥斯卡的多项加冕已令这部超级大片风光无限,但《泰坦尼克号》似乎注定是一个慢热型选手,在中国的掘金方式仍然是细水长流式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获知该片登陆中国最初几周乃至几月的具体票房数据了。但逆市飘红的神话再一次由世界范围复制至中国。
  1998年的“五一”档是属于《泰坦尼克号》的,除了大量自掏腰包的影迷、情侣外,购买《泰坦尼克号》团体票作为给公司员工的一项假日福利,也成了当时的一种通行做法。许多如今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70后、80后回忆起此事时仍然印象深刻:“当年看了六七遍,其中有好几遍都是家里人单位发的票”。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当年的暑假。

从春到夏,由秋到冬,在1998年的大半年时间里,中国电影市场处处弥漫着《泰坦尼克号》的悲壮气息,影院里泪流成河,无数痴男怨女肿着眼睛、拧着手帕从影院涌出的一幕,成为当年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津津乐道的谈资。中央级报刊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就本片拍摄、制作的情况作了报道。而业内媒体则更多的是从电影产业与艺术价值的层面做了广泛探讨,如1998年6月刊的《大众电影》发表倪震的署名文章《泰坦尼克号:电影工业的世纪总结》,便是其中的代表。但无论是从哪个视角来关注此事,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泰坦尼克号热”在中国的持续升温。在如潮而来的溢美之声中,某几位国内知名导演起初的吝啬评价甚至挞伐之词最终几不可闻。而更多的则是之前大量的骑墙派业内人士,也开始不约而同的熙熙攘攘地叫起好来。

1998年6月刊《大众电影》,倪震的署名文章《泰坦尼克号:电影工业的世纪总结》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具体天数已无从可考,但它是业界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放映时间最长的进口分账影片,而在这超长的映期背后,虽然有政策层面的倾斜,但更多的还是上座率的强有力支撑。最终,《泰坦尼克号》以3.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打破了1992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史诗传记片《周恩来》保持了6年之久的2.7亿元的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纪录。而直到11年后,这一纪录才被2009年6月24日全球同步上映的《变形金刚2》所超越(4.55亿)。

性启蒙 ● 未被删减的裸体Rose

 

◆ 一场事先未张扬的“露点”事件

    虽然中影早在《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已经高调宣布“本片未做任何删剪”,但实际上,基于当年远未形成气候的电影营销与网络传媒环境,所谓的高调喊话也并未成为本片宣传的一个噱头。而一个更现实的状况是,当时的大部分中国普通观众对本片的内容都知之甚少,因此也就越发不可能读懂或听懂中影负责人的弦外之音-这个所谓的删剪究竟是指什么。对于一部罕有的长达近三个半小时的进口片,动动剪刀,在当时状况下不算是一个敏感话题。

  大部分当年慕名也好,凑热闹也罢涌入影院去观看《泰坦尼克号》的中国观众,掏钱的理由可以是“2亿美金”“世纪灾难” “催泪弹”,也可能是“单位发票”“陪女友”,或者兼而有之,但在这其中,露丝的“裸戏”应该是不在其中的。以影院派影迷的惯性思维去判断,“明目张胆”的露点镜头是绝对不可能逃脱剪刀手们的利刃的,而对于更多的观众来说,可能根本不知道原片中还有裸露镜头。这也是时隔多年后,几乎所有亲历了首次观看本片观众都有的集体回忆:当Rose丰满的上身特写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时,很多人都不免一惊,甚至啧啧称奇,但绝不是猎奇“这样的镜头居然没有删掉?”

 然而,这样的意料之外也未免给带着孩子的父母、带着爸妈的儿女们的首度观影带来小小的尴尬与不适--中国人就是这样,也许自己能坦然面对,其实自己的家人也能泰然处之,但自己总会替家人感到不安。或改这段出彩的戏份的确是让思想保守派从“批判情色”的角度也难以启齿,又或许是高层的开放心态起了作用,总之裸戏画面虽然随着影片的上映成为观后感的一个重要谈资,但在社会上并未引起过多的争议。

学生影迷的“青春大反抗”

    当然,的确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能这样的看待这一问题。虽然保留裸戏从来都不是《泰坦尼克号》走红中国的一个卖点,但《泰坦尼克号》红遍大江南北却使得本片的裸戏段落变得近人皆知。小摊上的VCD、DVD也将“未删减版”作为一个核心的“吆喝口”。对于没有赶上1998年影院潮的“新生一代”来说,以一种鲜有的虔诚心态来艺术的观摩这些美轮美奂的画面且不受指责,这样的事在当时来说,仍然是少有的一种情形。

  另一方面,据后来陆续进入高校的一些师弟师妹回忆,有些大专院校在几年之后为学生放映的《泰坦尼克号》便是去除了Rose露点画面的删减版。师长们的良苦用心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一来却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入到观看完整版的行列中,由此也拉开又一代人无邪青春版的性启蒙的序幕。

 

在《泰坦尼克号》余波荡漾的十年间,翻开内地的影视文艺作品,随处可听到与“莱昂纳多”有关的台词--

2006年电视剧《男才女貌》中的一幕:苏拉坐在沙发上仰着头看电视中邱石的新闻发布会,有个MM凑过来说:“邱石哥比莱昂纳多还要帅几分!”。相映成趣的是,同年另有一部《男才女貌》的国产电影上映,宣传口号便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

  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中,猪八戒有瓶变身药水,想变谁变谁,它便说到要变成莱昂纳多。
  罗百吉的歌曲《机车女孩》里面也有“不要李奥那多或王子/可是我就是爱你到死”。
  然而,莱昂纳多的魅力并不仅限于大众情人的角色定位,他甚至还是多位华人明星的梦中情人。昔日的体操明星桑兰在美国受伤后,别人问她有什么心愿,她说最想见Leo。最终,她真的如愿以偿了。

 

在演艺明星中,则以蔡依林和赵薇最为突出。曾有媒体问蔡依林说情人的最佳选择是谁,蔡脱口而出“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蔡甚至坦言,说中学时看《泰坦尼克号》时她和同学们都对小李着了迷,当时她在同学录上的署名写的都是“莱昂纳多之妻”,好不夸张。

  无独有偶,在“小燕子”赵薇翻唱的口水歌《爱情大魔咒》歌词中同样有提及莱昂纳多:“Baby有什么要求/让我痛快爱过够/谁是梦中男朋友/李奥纳多/可是他花心绯闻多/给我一个罗密欧”

  2010年,《盗梦空间》公映,赵薇还在其微博中再次提到莱昂纳多:“盗梦空间,一行四人去看,有人完全没看明白也懒得去琢磨,不太喜欢动脑筋费神的我,却看的津津有味,喜欢这样的主题,意念意志改变人生,阻挠你的最终只是你自己,喜欢男主角,哪怕他没有昔日的惊世容颜。”不管是昔日的莱昂纳多,还是今日的小李,谁能说《盗梦空间》在内地的4.6亿骄人票房,与这位一代偶像强大的感召力毫无关联呢?

电影原声风靡中国 ● 两盘磁带、一首歌和一个女人

 

◆ 原声磁带:曼妙之音何处觅

    从1994年兴起的十部分账进口大片热,搅动了原本死气沉沉的一池春水。它带来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以及影院工作人员很长时间都没有得过的资金津贴,更带来了先进的电影产业运作体系。随之而来的便是久不进电影院的中国观众对世界电影元素的重新认知。这些认知包括从《真实的谎言》中看到了特效技术的日新月异,包括从《玩具总动员》中领略到三维动画的无穷魅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在对这些新鲜元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一些曾经是电影核心组成部分的东西,却仍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电影配乐便是其中之一。在当时,OST和BGM还是发烧友们的挚爱,而于普通观众是不搭界的。
  尽管有人会提到
《狮子王》
中那首令人心潮澎湃的主题曲《今夜感受我的爱》和多首悦耳动听的插曲,但动画电影在当时的中国主流目标人群中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由此电影原声音乐仍然未得到它应有的重视。一切的改变仍然是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的。时至今日,也许仍有人对本片的所谓煽情段落不以为然,但恐怕很少有人去指摘影片几近完美的配乐体系。
  无论是开场时配合具有纪录片风格的悠扬女声,还是大船全速开进时旋律上的雄浑气势,再到冰船相撞时声效上的急促紧迫,直至收场音乐的哀怨悲氛,对于好莱坞发达电影体系中的声乐魅力,中国观众第一次集体的从潜意识的享受到主动式的聆听。而当片尾主题歌响起,将影片推向最高潮的那一刻,很多的中国观众都不再像以往一样匆匆的离席而去,而是久久陶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曼妙之音当中,这是很多人在14年之后仍难忘却的记忆。
  1998年前后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一方面卡式磁带已到了“最后的辉煌”,另一方面CD远没有取得它理想中希望达到的地位,更为微妙的是,MP3此时仍然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在这种情况下,《泰坦尼克号》配乐热的方兴未艾,使得卡式磁带再度畅销。印有“Jack与Rose相互依偎+大船船头”二元素的原声音乐磁带满街都是,这个标志性的封套至今深深地烙在每一个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乐迷、影迷的脑海中。

 

广州迅锐雪佛兰再次提醒您:4月10日在中国上映3D版泰坦尼克号,您还要犹豫吗?

 

销售热线:020  3482  9111    020  8470   7000